- A+
1987年,经过漫长的审查,FDA批准洛伐他汀上市。至今,他汀已经应用于临床40余年,其降脂疗效有目共睹,已经是我们预防和治疗慢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不可或缺的药物之一。

他汀类药物,即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药,是目前最有效的降脂药物,不仅能强效地降低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而且能一定程度上降低三酰甘油 (TG),还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所以他汀类药物也可以称为较全面的调脂药。
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通过竞争性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限速酶 HMG-CoA 还原酶,阻断细胞内羟甲戊酸代谢途径,使细胞内胆固醇合成减少,从而反馈性刺激细胞膜表面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数量和活性增加,使血清胆固醇清除增加、水平降低。
为什么血脂正常,医生还给开他汀类药物?
1.他汀类的药物除了可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还能够稳定血管斑块,有着抵抗炎症的作用,所以如果是血管内有软斑块或是一些不稳定斑块,即使血脂正常,也是需要服用他汀类药物的。
2.血脂水平目标值因人而异,如果是一些高危人群或者(危险因素较多)或者是已经患有慢性血栓疾病的病友,降脂要求更高。
为什么他汀类药物晚上服用?
我们体内的胆固醇在合成的时候是有昼夜节律的,到了夜间的时候,肝脏合成胆固醇的能力会达到高峰。所以在晚上睡觉之前服用他汀类的药物,这样经过身体的吸收代谢正好可以在胆固醇合成高峰的时候起到抑制作用。当然也有极少数半衰期时间比较长的他汀类药物,对于服用时间没有特定的要求,比如立普妥一天之中什么时间服用都可以的。建议遵医嘱或参考说明书。
为什么别人服他汀类药物一颗,我每天要服用两颗呢?
一般人都是一天一颗,或者病情轻微的服药半颗,但对于某些高危病人或者是常规剂量用药过程中仍反复有相关症状出现,则可能要剂量加倍,即强化他汀治疗。强化他汀治疗过程中要严密监测相关副作用。
为什么我正规服用他汀类药物,血脂仍不能达标,怎么办?
体内胆固醇来源有外源性(食物摄入)和内源性(肝脏合成),所以调脂治疗是一个系统工程,服用他汀类药物只是抑制内源性的合成,还包括饮食控制(严格限制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另外如果通过上述方式仍无法达标,还可以加一些抑制胆固醇吸收的药物如依折麦布等。
他汀类药物必须长期服用吗?
一般情况都需要长期服用,因为慢性病变是长期存在的;除非有一些明确导致血脂异常的因素去除了,比如一些肥胖病人如果体重控制好了后,则可以停药。是否长期服用,建议遵医嘱。
各种他汀类药物有什么区别?
6种癌症靶向药,助力ALK突变肺癌患者长期生存!
由于ALK突变人数相对较少,约占晚期肺癌患者的7%左右,加上靶向治疗效果较好,所以又被很多患者称为“黄金突变”。 目前已有多种针对ALK突变的靶向药问世,现在我们带着大家一起了解一下这些ALK药物。 1、一代ALK靶向药:克唑替尼 克唑替尼于2011年在美国上市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偏肾脏代谢,阿托伐他汀偏肝脏代谢。因此如果肾功能不好的病人可以优选阿托伐他汀,而肝功能不好的病人优选瑞舒伐他汀。
他汀类药物有哪些副作用?
“是药三分毒”,在服药物的过程中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严重的甚至会危害健康,他汀类药物长期服用可能不良反应:1.肝功异常,转氨酶升高的问题;2.肌酶升高、肌炎,可能会引起肌肉痛;3.影响血糖的代谢,甚至有部分患者会发生新发糖尿病;4. 其他副作用:胃肠道不适,头痛头晕等情况。
但根据本人的经验,临床上可见的服用他汀类药物导致的副作用非常少,笔者工作10余年所见过的肌炎也就是碰到两例患者。其它就是转胺酶升高的,经过减药或停药基本可以恢复正常,至于新发糖尿病和其它副作用几乎没有。

服用他汀类药物过程中出现副反应怎么办?
一般情况下,对于这些轻微的副作用,通过一段时间的服药,身体都是可以耐受的。因此,在服用他汀药物期间,刚开始半月复查一次肌酶和肝酶,以后可定期(如半年一次)检查转氨酶,如果转氨酶升高3倍以上,应停服药物。
在服用他汀药物期间,发生肌肉痛,及时就医检查肌酸激酶值,如果肌酸激酶值升高10倍以上(相较于药物服用前),应停服。一般停药数日后再做可缓解。
对于一些必须服他汀类药物的冠心病病人,如果刚开始服用,就有转氨酶升高情况出现,可以从小剂量开始服用,逐渐加大剂量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根据本人的10多年临床经验,他汀类药物的副反应比较少,即使有也都是可控的。
总之,服用他汀类药物对慢性心脑血管栓塞性疾病是有防治作用的,在服用过程中安全性总体可控。
有什么问题请后面发表评论。

,
【简数】化繁为简,让数据触手可得!
简数数据采集平台是一个完全在线配置和云端采集的网页数据采集和发布平台,功能强大,操作简单。
- 微信咨询
-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
-
- 我的微信公众号
-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